自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,鄂城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就在高速运转,全体人员没有节假日……案头一叠厚厚的卷宗,窗外一轮弯弯的月牙,见证他们在忙碌中度过的日日夜夜。
2018年是“扫黑除恶”专项斗争开展的第一年,刑事审判庭作为该院办理涉黑涉恶刑事案件的主力军,工作任务重、压力大。
这一年,由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挂牌督办的熊某某等31人重大涉黑案件在该院受理、审理并最终宣判。4月底,刑事审判庭法官提前介入该案,并对侦查机关的证据材料提出近200条意见。由于该案被告人数多、指控罪名多、社会关注度高、审理难度大,合议庭法官们加班加点封闭阅卷、甄别证据、撰写阅卷笔录、审查报告;多次前往看守所提审被告人,了解他们的情绪及诉求,并积极做思想工作;多次就庭审提纲进行讨论修改,制订详细的应急方案,连讯问环节被告人的座次等细节都做到反复确认。原定需要5天的庭审缩短到3天。
9月11日,该案一审公开宣判,31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至二十二年不等。
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深入,2019年下半年,该院又接连公开审理万某某、徐某某等人涉黑案和杜某某等人涉恶案。
11月20日,是徐某某等18人涉黑案公开庭审的第一天。上午的庭审如期进行。休庭后,审判长赵法官快步走进休息室。在室内等候的医护人员立刻上前为他输液。原来,赵法官身体不适,医生建议他休息。可扫黑案件审理不能缓,赵法官坚持开庭,利用庭审间隙治疗。一连两天,审判庭内庄严肃穆,70余名区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旁听群众见证全程。赵法官坚持庭审,没有出现一丝差错。
12月初,夜幕笼罩,杜某某等人涉恶案的案件承办人余法官伏在办公桌前翻看卷宗。书记员小声提醒她吃晚餐,她扒了几口饭,又重新回到办公桌前。
余法官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,晚上就睡在办公室。夜以继日,一心扑在案子上,认真审查完78本卷宗,形成万余字阅卷笔录,并制定了庭审提纲。庭审结束,她与合议庭其他成员反复斟酌,制作论点鲜明、论据翔实、表述清楚、层次分明、说理性强,长达八十余页的判决书。12月25日,该案一审公开宣判。
因该案在把好案件事实关、证据关、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的基础上,既严厉打击犯罪,又做到了宽严有据、宽严有度、量刑适当,成为该院扫黑除恶典型案例。
刑事审判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。办理万某某等人涉黑案期间,姜法官的父亲因病住院,他每天来回奔波于法院和医院之间,既要反复阅卷、反复核查,做好阅卷笔录,确保将案件办成铁案,又要关注父亲的身体状况和情绪波动。可无论多苦多累,都不曾诉过半句苦,也绝不在工作和案件上“打折”。
“既然选择当法官,就不能忘记胸前的天平。既然投身审判事业,就要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期望。”该院刑事审判庭全体成员严格遵守“三个规定”、审判纪律和保密制度,严格相关线索移交,签署案件保密承诺书,在办案中守牢思想“红线”、行为“底线”,加固“紧箍咒”。
工作中的警钟长鸣源于思想上的自省、自警,该院坚持党旗领航,以每周夜学和支部建设为载体,不断加强队伍管理,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官队伍,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刑事审判庭所在的机关第二党支部活力迸发,大家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刑事审判业务蒸蒸日上,工作全面开花。2018年,刑事审判庭荣获“鄂城区十佳法治单位”称号;2019年,被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集体二等功;刑事审判庭庭长高虹被评为“全国法院先进个人”、“鄂城区十大法治人物”。